什么是eSIM卡?

返回首页     返回资讯杂烩     发布日期:2025年08月05日

  最近关于eSIM的讨论和新闻不断,时隔多年,为什么eSIM会突然“卷土重来”?它会给行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?是否会全面取代传统SIM?
  想更通俗易懂地了解eSIM,先从我们日常最熟悉的SIM卡说起:
  我们的手机想要正常使用拨打电话、接发短信、上网等功能,需要先在国内的运营商处(联通、移动、电信)购买一张实体SIM卡,再把该张SIM卡插入手机卡槽中使用。简单的来说,拥有eSIM功能的手机不再需要从运营商处购买实体SIM卡就可以使用拨打电话、接发短信、上网等功能。只需要购买运营商推出的eSIM套餐即可。


  一张SIM卡只能使用一个运营商提供的服务。
  如果想要更换运营商,比如联通卡换成电信卡,只能重新购买一张电信的实体SIM卡。

  到底什么是eSIM?

  eSIM,全称为Embedded-SIM,嵌入式SIM卡。和字面意思一样,eSIM就相当于已经把实体的SIM卡嵌入了手机内部,SIM卡虚拟化,不再需要通过卡槽来插卡使用。
  SIM卡,大家都很熟悉。它的全称是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(用户识别模块),是一个保存了我们手机号码信息的芯片。我们每个人的手机里,都有这么一个芯片。
  传统SIM卡
  SIM卡有好几种尺寸规格,包括:Full-Size SIM、Mini SIM、Micro SIM、Nano SIM。如下图所示:


  目前,国内绝大部分用户使用的,都是Nano SIM。
  eSIM,比Nano SIM更小。它不再是卡片形式了,而是直接变成了一颗SON-8封装格式的小芯片,嵌入到手机等终端设备的电路板上。


  eSIM是可编程的。通过OTA(Over-The-Air,空中写卡)技术,用户可以对eSIM进行远程配置,实现运营商配置文件的下载、安装、激活、去激活及删除。
  也就是说,用户不用去营业厅,就可以开卡、选套餐、换号码,非常方便。


  eSIM被认为是一种虚拟SIM技术。除了eSIM之外,softSIM和vSIM也都属于虚拟SIM技术。
  华为的天际通,就属于SoftSIM技术,干脆连嵌入式芯片也没有,直接通过纯软件实现SIM功能。

  eSIM有哪些优点?

  总的来说,eSIM的优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  1、减少了空间占用
  现在的手机,正在变得越来越轻薄。传统SIM卡,需要专门的卡槽,占用了较大的手机内部空间。
  采用eSIM,可以进一步减少对设备内部空间的占用,降低设计难度,有利于将设备做得更轻薄。


  除了手机和平板之外,可穿戴设备(智能手表等)以及物联网设备同样也非常需要eSIM。
  此类设备的内部空间比手机更小,更需要借助eSIM来解决空间设计难题。
  2、提升可靠性
  传统SIM是插拔形式,靠芯片上的金属接触点进行连接。


  这种方式容易出现接触不良的问题。对于一些苛刻的物联网场景(震动、晃动、磕碰),这个问题更加明显。
  相比之下,eSIM是直接焊接在电路板上,更加牢固,可靠性更高。
  3、有利于防水防尘
  没有了插拔式SIM,就没有了SIM卡槽,也没有了卡槽缝隙。
  这使得手机等终端更容易提升防水防尘等级。物联网终端的适用场景也变得更多。
  4、方便了用户
  如前面所说,采用eSIM之后,对用户来说,办理业务会更加方便。
  无需实体卡、无需插拔,所有开卡、换卡、携号转网等操作均可在线完成,极大地简化了流程。
  用户不需要担心SIM卡遗失带来的不便,也不需要到处找卡针。
  对于跨国出行比较多的用户,eSIM带来的便利更加明显,不再需要频繁换卡。
  对于物联网业务来说,没有实体SIM卡,也会非常方便。物联网终端的数量庞大,使用场景复杂,更换SIM卡的难度更大。

  eSIM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?

  eSIM并不是一个新概念。最早提出它的,是苹果公司。
  2011年,苹果公司向美国专利和商标局申请了一项虚拟SIM卡专利。
  几年后,2014年,苹果发布了自己的SIM卡——Apple SIM,嵌入到美国和英国发售的iPad Air 2和iPad Mini 3平板电脑中,允许用户设备动态选择运营商网络。
  2015年7月,苹果和三星计划联手推出eSIM卡。8月,三星推出了首款支持eSIM的智能手表——Gear S2。
  2016年6月,GSMA宣布正式发布eSIM规范。这一规范获得全球超过30家运营商(德国电信、西班牙电信、美国AT&T等)、芯片商及苹果、三星、谷歌、华为等智能手机厂家的支持。
  2017年9月,苹果发布的Apple Watch 3也采用了eSIM方案。
  2017年10月,谷歌发布的两款手机Pixel 2与Pixel 2 XL成为首款兼容eSIM的智能手机。
  eSIM在国外的爆火,自然也吸引了国内的注意。包括三大运营商在内的国内企业,也开始尝试推动这项技术。
  2017年6月,中国移动在上海CES Asia(亚洲消费电子展)期间推出一款全球尺寸最小的eSIM NB-IoT通信模组M5310,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。
  中国移动M5310模组
  同年,中国联通也在eSIM上发力。上海联通联合出门问问,共同推出了国内首款支持eSIM的智能手表——Ticwatch2,可以实现3G通信。
  2018年,中国联通开启了六个城市的“一号双终端”eSIM卡业务试商用。开始时,只支持Apple Watch,后来又添加了Huawei Watch2Pro。
  一号双终端业务,允许用户在手机主号码的账户和套餐基础上,将手表、平板等添加为eSIM附属设备。两个设备可以共用一个号码,共享通话和流量套餐,且能独立通话和上网。
  2018年4月,中国联通成立了eSIM产业合作联盟。
  2018年,苹果继续加大对eSIM的支持力度。iPhone XS系列首次支持eSIM,采用“实体SIM+eSIM”双卡方案。后来,2022年,美版iPhone 14系列彻底取消实体卡槽(仅支持eSIM卡),成为无卡化里程碑。
  2019年,中国移动也启动了七个城市的eSIM“一号双终端”业务(非物联网设备)试商用。
  2021年11月16日,工信部正式印发《“十四五”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》,明确提出:“推动嵌入式SIM卡(eSIM),新兴技术应用,深化新技术新业务在垂直行业和领域的拓展”。
  2023年中,GSMA发布了新的eSIM物联网规范SGP.32。该规范为物联网领域的eSIM大规模部署扫清了障碍,是助推整个eSIM生态繁荣的关键一步。
  2023年7月底,高通、中国联通、GSMA联合发布的“5G+eSIM计算终端产业合作计划”。首批加入计划的厂商,包括华为、荣耀、OPPO、VIVO、联想、中兴、升腾、新田科技、移远、广和通、浪潮通信、新华三等。
  正当大家以为eSIM要全面普及的时候,三大运营商却在2023年先后发布公告,以业务维护升级为理由,宣布暂停受理eSIM手表一号双终端业务及独立eSIM卡的办理申请。

返回首页    返回资讯杂烩

Copyright © 2025  Truhoo.Online  All Rights Reserved.   【PHX】   反馈留言   赞助本站